對獼猴桃灰霉病的最縱深剖析 以下文章來源于可豐鄉(xiāng)田獼粉圈 ,作者CFostin
灰霉病的病原菌及侵染途徑
病原菌:灰霉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 Fr.
灰霉菌寄主廣泛,它是引起200多種已知植物灰霉病的重要病原真菌。
在獼猴桃上,灰霉菌并不容易侵染健康組織,但該病原菌偏好在損傷、衰老或壞死的組織上棲息,如花瓣、萼片、花柱、風口的枝葉、綠葉上深色的壞死組織、修剪落地的枝條、落果等,一些經(jīng)除草劑殺死的雜草也是灰霉菌的繁殖場所。
采摘時及采后分選、包裝、貯藏期間,灰霉菌也會通過果實的機械損傷處進行侵染。
灰霉病對生產的危害
1980年代由灰霉病造成的“海沃德”貯藏腐爛,給當時新西蘭獼猴桃產業(yè)造成了2億新元的直接經(jīng)濟損失,單年極端損失甚至超過30%。
1994年灰霉病給新西蘭獼猴桃?guī)淼闹苯咏?jīng)濟損失高達1550萬美元,約28美分/盤,1995年的損失為25美分/盤,重新分揀及包裝帶來的高額勞動力支出尚未計算在直接損失之內。
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即使是對灰霉菌抗性較強的“Hort16A”,其灰霉病也逐漸上升并已成為重要病害,2006/07 年的灰霉病損失量相當于2千萬盤,而易于感染灰霉病的海沃德2006/07 年灰霉病損失量相當于6千萬盤。
在我國,據(jù)報道1996年陜西周至獼猴桃貯藏果灰霉病發(fā)病率高達60%,且?guī)缀鯚o一庫幸免。通常,國內灰霉病幼果期發(fā)病率平均為11.2%,貯藏期發(fā)病率平均為1.8%,而正常情況下新西蘭及美國獼猴桃灰霉病直接果實損失為0.2%-2%。
灰霉病的癥狀
一般在田間并不表現(xiàn)明顯的癥狀,而在采后冷藏條件下灰霉菌分泌或誘導寄主產生大量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從而使寄主細胞壁浸解,最終表現(xiàn)為果實腐爛。
冷藏3~4周時莖端的癥狀即蒂腐逐漸明顯可見,且向果肉內部擴展蔓延,直至全果,腐爛的果肉為水漬狀,略有透明感,有酒味,通常還會有淺粉紅色至淺黃褐色變色;
在倉儲箱或托盤中灰霉菌從腐爛的果實傳播到相鄰果實引起侵染、發(fā)病、腐爛;
最后當果實過熟時灰霉菌也是造成此時果實軟腐的主要真菌之一。
其中蒂腐和軟腐是灰霉病的主要癥狀,最初表現(xiàn)為健康果實花萼端或受傷果實任何部位異常變軟,受感染的組織顏色加深并呈水漬狀,即使沒有腐爛,也會在果實剩下的花柱端著生有灰白色的菌絲體或棕灰色的孢子。
灰霉菌的生活史
影響灰霉病的因素-環(huán)境條件
春季盛花期或盛花后遇低溫高濕將加重采后灰霉病的損失。
收獲時或接近收獲期遇雨天是造成不同產季和地區(qū)灰霉病發(fā)病的主要因素。
影響灰霉病的因素-花期侵染
有接種試驗表明,花期灰霉菌侵染與采后果實灰霉病發(fā)病率密切相關,花期噴施灰霉菌菌液顯著提高獼猴桃果實灰霉病發(fā)病率。被污染的花朵形成果實的外表極可能也遭灰霉菌污染,真菌繁殖體在整個生長季都存活在果面上;另外,受感染的花朵會成為果園其他侵染位點的接種物,隨后這些侵染位點形成孢子,并在接近收獲時污染果實。
常在獼猴桃花大量發(fā)生的薊馬成蟲是灰霉菌擴散的媒介,薊馬與灰霉菌的相互作用極顯著,這即意味著薊馬作為灰霉菌接種物存在將會增加灰霉菌傳播、侵染、致病的風險。
在獼猴桃花上采蜜的蜜蜂也攜帶有具發(fā)育能力的灰霉菌繁殖體,因而蜂媒傳粉將會促進灰霉菌的快速和廣泛傳播。
影響灰霉病的因素-植株壞死組織
將壞死、衰老、干枯或有病斑這4種類型的葉片組織置高濕條件下培養(yǎng)可發(fā)現(xiàn)有灰霉菌繁殖。
與修剪較重的葉幕層(平均133片葉/㎡)相比,濃密的葉幕層(平均216片葉/㎡)會產生更多的死亡葉片,這將有利于孢子的產生,果園每平方米壞死葉片的數(shù)目與灰霉病發(fā)生率存在顯著相關性,控制果園壞死葉片數(shù)量是控制灰霉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影響灰霉病的因素-冠層管理
長期觀察發(fā)現(xiàn),貯藏期間果實灰霉病發(fā)病率與冠層密度及壞死范圍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因而,加強夏季修剪以營造更疏落開放的冠層,減少壞死及衰老組織的產生,促進空氣流通,可利于降低灰霉病的風險。在新西蘭,冠層及樹架管理已成為提高果園通風透光率以降低灰霉菌采前侵染幾率的最重要措施。
影響灰霉病的因素-收獲前果面污染
采收時果實從果柄上摘離,造成莖端采摘傷,灰霉病的最初侵染就是在采摘、分選、包裝過程中通過直接污染該采摘傷發(fā)生的。
影響灰霉病的因素-采收成熟度
產業(yè)化操作和研究試驗都表明,灰霉病的發(fā)病率隨著采收成熟度(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衡量)的提高而降低,雖然該趨勢的機理尚不明確,但有研究顯示,在施用滲透調節(jié)物質的寄主中,灰霉菌的生長速率放緩,灰霉菌的敏感性在高滲透壓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異常。獼猴桃果實在樹上越成熟,其滲透壓越高,這將減緩灰霉菌的生長,并提高果實對灰霉菌的免疫力。
影響灰霉病的因素-愈傷
有研究表明,采后入貯前將果實置室溫環(huán)境一定時長(愈傷),貯藏期間灰霉病的發(fā)病率顯著降低。
更進一步的研究顯示,愈傷效果的好壞取決于愈傷時環(huán)境的相對濕度:低濕及中濕并不能降低灰霉病發(fā)病率,在個別情況下反而升高;在相對濕度95%以上的條件下愈傷,果實的灰霉病侵染率顯著降低。
雖然在愈傷處理降低灰霉病發(fā)病率方面仍有一些生物學機理尚未明確,但將果實置木箱中放在合適場所至少48小時以降低灰霉病發(fā)生率已成為新西蘭包裝廠的標準做法。
影響灰霉病的因素-冷藏條件
在加利福尼亞,灰霉病通常在冷藏期間獼猴桃果實開始后熟時發(fā)病,所以要避免在果實貯藏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乙烯氣體以防果實迅速軟化后熟。
采用2.5% O2 + 5% CO2氣調貯藏可以明顯減緩果實后熟進程。
內燃機驅動的叉車尾氣通常是乙烯的來源,因此獼猴桃貯藏、分選包裝場所只允許使用電動叉車。
受灰霉菌侵染的果實在貯藏期間也會產生少量乙烯,這些乙烯將導致果實提前軟化,并促使同盤的健康果實軟化、貯藏期變短。
評論